章嘉国师驻锡地--镇海寺

       

    位于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距台怀镇5公里。这里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是一处极其清静的所在。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寺院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格局。寺前有幡杆、石狮,寺内有殿堂楼房100间。现仅存有四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  音殿和关公殿,其中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

       寺后有一座小院,院内有乾隆五十一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墓塔八面雕有精细的人物图案。章嘉活佛是黄教中一个历代沿袭的职位,其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活佛。康熙皇帝尊章嘉活佛为“大国师”,让其统管内蒙五十旗。第十九世章嘉活佛、即末世活佛被袁世凯委任为北京、西宁、五台山黄教的首领,后来还担任了国大代表。这个末世活佛在五台山拥有极大权力,因镇海寺是他的行署,所以镇海寺的规模也日渐庞大。 清代建造,内有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制碑文。寺前坡道崎岖,现存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宣教殿,左右配殿等,各殿佛像俱全,皆为清塑。寺南侧为永乐院,清章嘉活佛的住所,院内石雕十五世章嘉佛塔,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造,传为金顶玉葬。塔周雕佛传故事,上部为四方佛像,周设廊屋,画十大明王和十二圆觉菩萨。十五世以后,历代章嘉皆到此避署,蒙藏教徒朝山礼佛,多要到此,瞻仰活佛。 位于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距台怀镇十里,海拔一千六百米。

      

      镇海寺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山豁口  镇海寺

      

      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走在松树林间的蹊径,再听飒飒的松风,给人一促静寞幽深的感觉。入寺四望,南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于(山免)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在五台寺庙区还是少见的。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紧贴大院的前沿,树有幡杆,蹲有石狮,筑有山门、天王殿和钟鼓二楼。寺内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兹镇海寺者,乃交口之幽丛,当台怀之胜概,崇基峻刹,缁流禅诵之堂,奥境灵区,法驾经行之地。”

镇海寺占地一万六千平方米,有殿堂楼房一百间。该寺的主要建筑是一进三重大殿,天王殿内两壁有有四大天王,正中供弥勒佛;中殿内有三尊坐佛,背后饰有“灵光”,一色金身;后殿内正中有文殊菩萨坐卧狮塑像,前侧又有三尊金身坐像。从中殿西侧的小门穿过去有一套院,院内有乾隆五十一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在长七点九米、宽七米、高一点三米的平台上,立有高九米多、状如藻瓶的石塔。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图,并着彩。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围有八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这座塔的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华美。

嘉活佛是一个黄教中历代沿袭的佛位,自清朝康熙皇帝后,被历代皇帝尊为国师。第十五世章嘉活佛名叫饶补达尔计,住北京松竹寺,每逢夏季,来五台山避暑坐静。他看到镇海寺风景优美,来山期间常在这里居住,后来又将镇海寺表庙改为黄庙。章嘉饶被尔计乾隆年间圆寂于北京,后灵骨运到镇海寺,始建墓塔。以后各代章嘉,均常住镇海寺。传到第十九世章嘉活佛,即末世活佛被袁世凯委任统管北京、西宁、五台山黄教的首领,并给予马队壮威。后又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他为 镇海寺“国大代表”,捧为“国师”、“西北蒙旗宣化使”,北京设公署,镇海寺设行署,仅马队就有一营之多。这个未世活佛,在五台山极大的权力,镇海寺也拥有大量的庙产,仅以民国二十五年的不完全统计,收租高达八万多石。未世章嘉活佛,盘剥百姓,荒淫无道,远离佛家教义,为僧众所唾弃。“七七事变”后离开五台山去南京,后又到了台湾。

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原有一个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喷涌而出,冲毁田地,淹没村庄。文殊菩萨造福众民百姓,便将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就在这里建了寺院,称为镇海寺,那座塔,就叫镇海塔。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从前,在这“二龙戏珠”山脚下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当家男人早亡,留下了母女二人,母亲张大妈怕独生女小梅每天长命,就到五台山菩萨顶许下愿,求文殊菩萨多保佑。母女俩相依为命,靠采蘑菇卖钱度日。小梅长到十八岁,出落得如花似玉。她到山上采蘑,山花羞得不好意思抬头;她在山上唱歌,百灵愧得不能开口;她到镇海寺泉边洗脸, 倒影映在泉水里,清泉喜得起波纹。谁知山下的泉眼是跟东海相通的。小梅常到泉边洗脸,竟然惹出了是非。这天,小梅采满一篮蘑菇,唱着歌儿走下山来,又到这泉边整容梳洗,突然,从泉眼里出一股洪水,淅淅形成恶浪。小梅惊恐万状,正要提篮逃走,一阵大风吹来,水势汹涌,小梅被卷入水中,转眼不见了。泉眼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张大妈做好饭,单等小梅回来。可是左等不回来,右等不回来,看看日头西沉了,还是不见小梅。张大妈急忙求告乡亲四出寻找,大家灯笼火把地折腾了半夜,最后在泉边找到两样东西;满满的一篮蘑菇,湿漉漉的一只花鞋。再说小梅被恶浪冲走,漂漂悠悠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等她睁开眼来一看,竟然到了一幢华丽的小楼上。看窗外,对对鱼虾游来游去,棵棵珊瑚树红若火焰。   小梅下惊疑间,房门打开,进来两个丫环,一个端着梳妆匣,一个捧着锦绣衣,请她梳妆打扮。小梅问,这是什么地方,捧梳妆匣的丫环回答说:这是东海龙宫啊!只因你常在泉边洗脸,把你的美丽的面容映入我们龙宫。我家少爷是老龙王的九太子,被你的美丽迷住了,他卷起海涛把你弄到这里,为的是让你和他形影不离。”小梅急得哭出声来:“快送我回去!快送我回去!”这时,只见龙王九太子走进来,他龙头人身,披着鳞甲,瞪着圆鼓鼓的眼睛,上前说道:“我把你接到这里,为的是咱俩好成良缘,快些梳妆打扮吧。”小梅摇头道:“你是龙王的太子,我是民间贫家女,怎敢高攀?快送我回家,我  要侍奉我的母亲。”九太子一听,立刻变了头脸,恶狠狠地说:“你就是不从,也休想出龙宫!”小梅是个绝顶聪明的姑娘。她想:让自己跟这个可怕的龙王九太子成婚,是说啥也不成的,得用一个计策才能脱身。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便对九太子说:“我是佛门信徒,你要想跟我成亲,就先把我送回家中斋戒,三日后再到我家迎娶。不然我万万不从!”九太子一听事能如愿,高兴地应许,随即派巡海夜叉背小梅渡东海,出海眼。小梅刚把眼睛闭上,就听见耳旁涛声大作,不一会儿“格登”一停,睁开眼一看,她又回到经常洗脸的那个泉边。天蓝蓝的,太阳红红的,山花还是那样美,泉水还是那样清,小梅好像做了一场恶梦。一阵清风吹来,她才醒过神来,急急忙忙跑回家中。张大妈一见小梅回来,喜出望外,抱住女儿就哭。小梅向母亲哭诉了她的遭遇。张大妈知道龙王九太子还要来逼着成亲,就同女儿上菩萨顶进了香,求文殊菩萨保佑。当天晚上,母女俩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一位老僧对她们说:“三天头上,你们再去菩萨顶烧香,就可免去灾难。”转眼到了三天头上。海眼里又卷起一股恶浪,涌出很多鱼虾。鱼虾化作人形,抬着花轿,在前边开路,龙王九太子变成美少年,头插喜花,身穿大红吉服,跟在后面。不料,美丽的小梅和她母亲都不见了,只留下一座空屋。九太子方醒悟到中了计,怒不可遏,复了原形,兴风作浪,鱼虾在波涛中活蹦乱跳。水越涨越高,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田地,人们在水中挣扎逃命。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朵五彩祥云,一只大铜锅从空中落下,正好扣压在海眼上,一只绿毛狮在而降,吸干了地下的水。遍地的鱼虾回不了海眼,只得在地上蹦跳,那九太子也被文殊菩萨用法所擒。五台山众百姓从此免除了海眼冒洪水的灾难。后来,在罩海眼的大铜锅上又建了一座塔,叫做“镇海塔”。至今,镇海寺对面的东山脚下,有镇海塔耸立。

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镇海寺,依山而建。相传山上有一个直径二尺的海眼,一旦发水,方圆几百里便沦为泽国之患。佛陀不忍民众受难,便将文殊寺的大铜锅拿来盖住海眼,后又在铜锅上建塔,取名镇海塔,故名镇海寺。这里也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山上那个海眼两侧,是起伏蜿蜓对称的两座大山,恰如两条巨龙,如果把海眼当做珠,就构成二龙戏珠的图案。风水先生把此地称为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   相传离此地不远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可巧家家都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她们以采蘑菇为生。其中,属张大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