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拜佛,普化寺当属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普化寺位于台怀中心地庙集群区南二里处,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延加罗山脚下地势平坦处,普化寺布局整严对称,颇为雅致。寺院属于五台山建寺较晚的寺庙。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1628-1644),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存主要建筑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
普化寺的大殿依山而建,坐东向西,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吕祖阁,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
我们踏着石拱小桥过了寺前的清水河,驻脚寺院红墙外,首先看到的是普化寺的照壁,照壁为汉白玉与砖雕磊砌而成,以前号称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上都有仿木建筑的砖檐雕,中部影壁墙嵌有三块圆面形石雕,下部是石建须弥座,束腰、上枭、下袅、上枋、下枋部分均雕有人物、药卉、古器械等。影壁墙上嵌的圆面形石雕,正中嵌石刻 “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五别子”和“番溪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作陪衬。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与龙泉寺照壁相婢美,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从影壁南侧的砖石券洞人院,看到的第一座是天王殿。殿额立一块石制匾,匾刻庄严的黑色“普化寺”三字。天王殿三门并开,前檐墙上镌劾有“法轮常转”四字。殿的柱础上、槛墙上、中门券口上、墀头角柱石上都为石雕,有的雕风中摇竹,透出一种潇洒俊逸的气韵。有的雕松下猴王,显出一种清幽自在的情调。还有的石雕画面给人一种生活意趣的美感享受。如,牧童骑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牧羊人手执鞭子,放牧绵羊;一农人扛着撅子,赶着大象,头顶着松枝上登有喜鹊;一老者骑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大殿石雕中有神话故事唐僧取经。原来这些石雕,民国年间,由皈仿佛门的南山寺九宫道首领普济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故该寺与南山寺石雕内容一样,着上了道教色彩。
天王殿的殿内两壁供有雄壮威武的四大天王,正中殿坛上的弥勒像又置于精雕细缕、着彩涂金的仿殿堂结构的小木龛内,弥勒像屏扇的背面,立有石雕韦驮菩萨像。大肚弥勒佛旁边有盘龙木柱称“蛟龙柱”,属于普化寺木刻精品。另外,普化寺的天王殿与台怀寺庙区其他寺庙天王殿殿内佛像布置不同的是,除了四大天王,这里还添了与四大天王并坐的“哼哈”二将,一尊脸色黑中透红,一尊脸色红棕,都是一手拿降魔杵,一手拿法环。哼哈二将属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佛家也把他们塑殿内充当护法神。还有,地上塑了“降龙伏虎”两位罗汉,一位骑于龙背,一神擒虎于身下,彩塑活龙活现。这些,同样有道教色彩。
第二层大殿为大雄宝殿,大殿四出廊,檐额挂有深蓝色大字“大雄宝殿”木匾。前廊柱间的木制券口缕空雕刻二龙戏珠,廊内柱间装十二块格扇,裙板雕龙,上部是花窗。檐枋上的垫板绘有彩画,斗拱与斗拱间装垫拱,重施以彩绘。总的看去,大雄宝殿的装修精细而华丽,有别于该寺其它一般建筑。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佛旁有文殊、普贤二菩萨,这组塑像称华严三圣,殿两壁供有泥塑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微妙微翘。山墙两内壁上部,有大型壁画。属佛传图,又称释迦谱,描绘了释迦牟尼由太子到出家成佛的过程,共有80多幅。殿后壁右角,还供有一组“老龙王朝拜老文殊”的悬塑,有红脸的龙王在合掌拜偈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下颔长胡须,面部如罗汉神韵,在五台山塑像设置中别具一格。在大殿的后墙角还有一组泥塑“送子观音”悬殊,观音现慈悲女像,怀抱穿兜肚的小男孩,旁边有善财龙女协侍,颇为传神。
坐东向西的大雄宝殿,南北两侧各有上下两层三十间木楼建筑,层层出廊,廊柱排排,楼廊中段墀头之间以券洞相通,下廊与上廊有木梯相接。沿楼廊绕转,或立于楼底下凭栏观光,又有一种满眼风光扑面而来的雅趣。
第三层殿为三佛殿,为80年代臧明老和尚新修膳重新塑像的大殿,共有释迦摩尼,药师佛,阿弥陀佛。梁上有老和尚新创意的悬塑济公活佛,济公活佛神态幽默风趣,一手拿鞋,一手拿净瓶,净瓶有时还往下滴水。。。。。
由三佛殿后侧爬上弯曲的台阶,到达最后一层卧佛殿,需要,大殿高大雄伟,进入大殿,释迦摩尼涅槃像卧供于大佛台,青铜铸造,贴金后金光闪闪。传言佛主寂时,在逝多园林的两棵桫椤树上搭了绳床,做了最后的开示入灭。大家可以看到前后两尊卧佛,都是寺庙护法信徒供养。
普化寺虽然是五台山比较年轻的一座寺庙,但它地灵人杰,化导有方,僧才济济,
高僧倍出。当代著名的佛学大师、法门龙象、翻译家法尊法师就是出家于该寺的一位僧人。他思想进步,爱国爱教,精通佛理,游刃于汉藏两种文字之间。他曾将《大毗婆娑论》、《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汉文典籍译成藏文;又将《藏文辞典》、《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现观庄严论》、《辨法性沦》、《四百论颂》、《入中论略解》、《俱舍论力释》、《菩提灯论》、《释量论》、《释量论略解》、《集量论略解》等藏文经典译成汉文,为沟通汉藏文化,弘法利生,贡献了毕生精力。
继一代佛学大师法尊法师之后,普化寺又来了一位爱庙如家的“修庙迷”、慈悲为怀的“神医僧”——藏明和尚。藏明和尚是大同华严寺三义法师的高足。早在五十年代中叶,他就来到了五台山。他解放思想,积极肯干,艰苦奋斗,爱庙如家。在五台山期间,他先后修过显通寺、黛螺顶、万佛阁、观音洞和普化寺等五座寺庙。就普化寺而言,仅三年时间他就带领僧众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僧寮、禅房130余间。因此被誉为“修庙迷”。常言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参禅、诵经、修庙、管庙,是和尚们的本职工作。但藏明和尚牢记佛祖教导,又有大乘菩萨的精神。他不仅庄严佛土,还利乐有情,在他农禅并举的当儿,还以佛教医药明的理论,为广大僧众行医治病。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四大平衡,身体无病;四大增损,百病丛生。人之疾病,不外是身病和心病两种。藏明师父常以施药、针炙、按摩、接骨、捻痛和修定、观想及运动、养生、天然食物疗法对治此病。他最擅长的是接骨、按摩、捻痛,曾为教内的道友、教外的法友、国外的朋友,治疗过许多疾病。因此,他被誉为“医术如神”的“佛国名医”,也还被远隔千山万水的天津铁路医院聘请为“院外名誉骨科大夫”同时,他还在普化寺开设了“佛教医院”,一面治病救人,一面又将祖传的接骨秘方传授给了缯俗人等,充分发挥了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精神。所以,人们誉他为“神医僧”,党和政府又给他“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1991年时臧明师父退居二线,息心静养,将普化寺的工作交给了妙生和尚。妙生,法号宝住,是藏明和尚的得意门生,现任普化寺的住持。他思想活跃、戒律严明、禅净双修,有一定的佛学造诣,尤其擅长书法,且能左右手开笔,是五台山年青的佛教书法家。他认为言以心声,字能传神,顺其自然,拙朴尤佳。所以,他在管理寺庙和诵经习定之余,多是即兴而书,一气呵成,法喜众生,结缘化众,结识了不少法门龙象、高贤文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