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五台山诗匾:笑题明月池

         

         乾隆皇帝诗:笑题明月池〔1〕

   盘转山腰至山寺,     苍松怪石清绝伦〔2〕。

   寺额明月池三字〔3〕,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碗大隐石罅〔4〕,日间那得瞻冰轮〔5〕?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6〕。

〔1〕此诗有诗匾悬挂于观海寺金刚密迹殿前殿,落款为“笑题明月池,壬子季春月御笔。”明月池:见雨花老人《明月池》注〔1〕。

〔2〕清绝伦:清幽静谧,无与伦比。

〔3〕“寺额”句:观海寺(明月池)门前木构牌楼题写“明月池”三字。额:指题写匾额。

〔4〕一泓:犹言一汪。碗:诗匾为“椀”。石罅(xià):山石缝隙。

〔5〕冰轮:指明月。

〔6〕“设云”两句:谓假使有人说,既然看不到月亮,岂非有负于“明月池”这美名?如这样看,反而成了刻舟求剑之人。意谓对明月池无须执着于见到明月。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孤:有负,辜负。却:反而;倒。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后因以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